http://www.metrohk.com.hk/index.php?cmd=detail&categoryID=11大抵,社會對援交的標籤太多,聽得最多的,莫過於援交少女貪慕虛榮的說法。真相是嗎?當創驗劇場(Theatre Lab)兩位主腦鍾燕詩(Harriet)與朱鳳嫻(Judy)為寫《我的援交日記》之時,尋找過無數個案現身說法,有些未必為錢,理由可能奇異得如天方夜譚。兩年搜集資料的過程,也令她們掀起對愛情態度的一連串質詢。
文:NOK
圖:WILLIS
援交隱性人
兩年前,當援助交際在香港只是隱性狀態之時,朱鳳嫻已經在看《我的16歲援交日記》,並決定要將其寫成一齣劇。搜集資料時,經過轉介又轉介,她們找到了一個個真實個案。到底援交少女為的是甚麼?「原因太多,亦無一定的性格或家庭背景。有人為了學費,有人為了物質,更有人為買禮物給男朋友……」 Judy跟她們訪談之時,也發現窺探到不少女孩的心態。「有個案只是陪一名叔叔在茶餐廳坐一個鐘,收費幾百。若對方要求進一步交易,假如女孩拒絕,她會介紹另一位需要現金的朋友頂上,順勢抽佣,不知不覺之間變成中介人,也變成一盤『無成本』的生意。但,最大的破壞性,大概是那種隱性特質。三點約陪客,之後四點約朋友睇戲,可以成為生活很少的一部分,如果要隱藏起來,絕對無人發現。」
當愛情用上機會成本
落筆編寫劇本時,二人想呈現援交真實現象,成了劇作本質,女孩每晚十時歸家,成績中上。「愈寫反而愈想問,這門扮女朋友的生意,最深遠的代價是甚麼?可能是對愛情的不信任。主角最喜歡經濟科,在劇中,我打了一個比喻,她喜歡了一個經常去自修室的男孩。但,在她眼中,自修室代表甚麼?他是家裏沒有位置溫習的男孩啦。然而,因為她懂得何謂機會成本,她選擇了請她去半島吃4-courses dinner,也能載她十時前回家的援交客,一切可以沒原也沒因。然而,直至她遇上了自己的男友,要求成為她的援交客,她有猶豫。如果真的可以扮女朋友,愛,只是一個價錢,可明買明賣時,Can You Afford to Sell Love?有很多事例,援交過後對愛情,甚至對人亦極不信任。」編劇鍾燕詩說。
鍾燕詩:誰可批判?
就着以上推論,鍾燕詩分別安排三個不同年齡層的男人,成為主角的客人,甚至安排援交男money boy與女主角碰面,增加角色在劇作中的荒謬感。
如果有看過鍾燕詩的作品,不難發現她一向擅長捕捉心理,透過微小的題材,用黑色喜劇的形式指桑罵槐揭露社會狀況。創驗劇場的前兩齣作品《愛死電燈膽》與《殺出十七歲》,分別反諷愛情與補習問題。這次,Harriet並非沒打算批判援交的道德問題,反而想將空間留白。「給人問得最多有關這劇的問題:你同情,認同她們嗎?其實我們誰有權批判她們嗎?整個社會在鼓吹消費、物質,我們反而將矛頭指向這些小妹妹,說她們只懂貪慕虛榮。戀愛中比她們更計算,更貪財求榮的人更多。好簡單的一條道理,很多人期待在情人節收到花,但如果收不到又會嬲怒抓狂,到底是喜歡一種物件,還是其他東西?」沒錯,劇中的援交女孩面對的還只是自修室男孩與半島晚飯;在現實社會中,以名牌手袋來衡量愛情的女性,相信在你我的身邊都存在?究竟誰更現實?
《我的援交日記》
日期:4月22至24日(8:00pm)
4月25日(3:00pm)
地點:香港文化中心劇場
票價:$180、$140
節目查詢:info@theatrelabhk.com
票務查詢:2734 9009
資料來自第200期
《Metro POP》雜誌